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

The Secret Life of Conference Earphones

本篇別名「耳機實習記」。

本來以為只是來發耳機,想想好像人家家教一小時都比我站一整天賺的錢要多,但終究還是乖乖白衣黑褲(嗯還有一看就很不像工讀生會戴的胸針跟袖扣),依約到現場「實習」。

八點整跟工程師報到,今天是詭異但華麗的兩岸三地合辦會議,現場除了燈光及口譯器材,其餘包括音響螢幕背板都是香港飛來,還有好幾位嫩臉黑西裝的老外工作人員,一大早就精神奕奕在控場。

會場是整層都被包下,但隔了很多空間架設器材、布置茶點(茶點區整個被廠商的立牌給包圍),觀眾使用的區域大概只佔整個租用面積的四分之一。

據說這個產業的會都是如此,廠商藉著贊助研究或年會,鎖定目標客群,邊行銷邊打關係,只見廠外業務代表們從頭忙到尾,帶位寒暄,接待客人一刻不得閒。還有大陸、香港、東南亞來的團,業務們還兼導遊似的順道招待台北之旅。

另外,所有講者上台前都還要去跟主辦單位briefing一遍,確保上台發表時所有用字遣詞不會對產品不利(這,不就是變相的propaganda...),不過除了我之外,好像沒有人認真地管口譯員在講什麼;第一天只有四人借耳機,今天一整天也不過二十來人。


而會議內容我覺得是即使只聽英文或只聽中文都跟聽雷一樣,所以一天工作結束後聽口譯員說「簡直翻到要口吐白沫!」

這並不意外,我聽一天下來,到下午已經覺得:所有讓會議內容進入我腦海的嘗試,都是腦細胞的自殺行為。

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老師口譯員還講了另一句話,"that which didn't kill you shall make you stronger!"好吧,真是體會到所謂的stemina是怎麼一回事。猶如天邊一線曙光神諭降臨茅塞頓開。不過我想我成為口譯員之前應該會先死個幾百次。

跟一旁協助的資深工讀生聊天,會議經真是講不完。她說在她眼中「口譯老師都是神」,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。有些廠商把略通兩種語言的自家員工找來口譯,以為真正省錢又專業,但發生的慘劇,輕微的例如第一個coffee break就有很多觀眾提早出來還耳機,說「口譯很爛」。

嚴重一點的就是有過這種「人(悲)情口譯員」從口譯廂裡衝出來跟工作人員大叫:

「叫講者把現在的講稿給我!他沒有照投影片講,投影片上有講到的地方又會跳行!這樣怎麼做!」

工作人員無計可施,又不是腹語術變魔術,但為防那位口譯員再度暴走,只好把他/她所在的口譯廂搬到中控旁邊,讓現場工程師一邊盯緊口譯廂的門。

穿高跟鞋一天下來真是站得腳痛,不過邊發耳機邊見識會場百態,尤其坐在這裡可以第一手觀察「誰在聽口譯」「誰在聘口譯」,對於會場以及整個產業也有更活潑充分的瞭解,算是不虛此行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